企业风采 | 园区入驻企业汤恩智能创始人崔彧玮入选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:专攻智能清洁机器人 “天才少年”归来创业

2024-05-17 16:51:16

在上海虹桥火车站、深圳北站、雄安高铁站等许多繁忙的交通枢纽,都使用了来自汤恩智能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的商用清洁机器人。


这家三年前从上海青浦,长三角绿洲智谷起步的初创企业势头强劲,创始人崔彧玮以拔尖的人工智能研发实力,切入清洁行业,努力用机器人技术为公共服务赋能。


中科大少年班物理学士,24岁以全A成绩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博士学位,在美国硅谷从事多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向研究……


崔彧玮酷炫的履历,符合公众对天才成长的想象,但他回国创业的赛道多少有点让人意外。三年前,他和团队扎根上海青浦,挑战商用清洁机器人的极致表现。


“90后”创业者,或许是崔彧玮身上最普通的标签


在汤恩智能科技入驻的产业园里,测试场景随处可见,从食堂到车库都有它们的身影。


偶尔清洁机器人也会被“刁难”一下,崔彧玮从办公室搜罗出半包方便面,几包番茄酱和半瓶可乐,洒在食堂门口的测试场地上,秀了一把机器人的专业清理能力。


“基本上,这是你在快餐店里能够看到的典型垃圾。这个挑战比较高,试试看。”


接受测试的小型清洁机器人表现不错,很快清理了足以令人类抓狂的混乱地面,机身内部也是秩序井然。



崔彧玮打开机身,向我们介绍,清扫后地面不留水渍,垃圾也要实现干、湿分离。


“我们的机器也在做垃圾分类,大的这些垃圾扫进来,在前面的垃圾盒里。后面是一个洗地的模块,像地面的可乐,是被后面这个吸水的部分,吸到污水箱中。”



与无人驾驶等全新赛道不同,清洁是自古就有的需求,听上去不算“高大上”,没有很高的附加值,全球排名前三的行业企业还都是“百年老店”。


作为公司CEO,崔彧玮不仅要说服投资人,还要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市场,挑战可想而知。


上海,将繁忙的城市窗口——虹桥火车站作为应用场景开放了出来,成为打开局面的关键一步。


“这我们第一个在外面做的商业化的案例,一开始真的是一塌糊涂,内存不够用,崩掉;跑到一半,死机…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经验,去做这么大场景的测试。


我印象很深,大概十点半左右是最后一班高铁。我们大概11点开始工作,然后到凌晨两、三点干不动了再回去。”


崔彧玮说,机器人不漏扫,意味着要在数万平方米的场景中,实现厘米级的定位。在测试中解决软件的仿真,硬件的耐久,以及各种难于预料的问题。只有先进入应用场景,才能理解客户需求。


“我们当时在虹桥火车站,有一个地方机器走过去就死机,也不是软件崩掉,也不是硬件有问题,就是地上有金属的接线的部分,对机器的电池有一定干扰。有些问题真的是很难去预知,这个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。”


当时,汤恩智能科技正在做早期融资,崔彧玮总会把投资人带去虹桥火车站看测试,不仅因为有城市窗口的“背书”,更因为那里是一个真实的高度复杂的挑战性场景。


我们真的是在央视的春运直播,看到了机器人在后面跑。


有兴奋,也惶恐,在这么一个高曝光度的场景中,会不会跑得不好啊,出洋相啊等等,但我觉得也是成长速度最快的一段时间。


再后来,是我们做了深圳北站,雄安的高铁站,呼和浩特的白塔机场,很多的交通枢纽后面都有做进去。”


一大一小两款清洁机器人都是在进博会上发布,在上海,汤恩智能科技接触到更多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机会。目前,已经是全球最大清洁设备制造商中国区的合作伙伴。

用崔彧玮的话说,没有是哪个应用,会比清洁机器人更了解一个场景,做到极致的清洁,是机器人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最好开始。


“常州的山姆会员店,晚上开始盘点、补货,整个超市就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乱七八糟的样子。我们就是深夜在那里测了大概两个月,后面你就知道,它盘点是按照区域的,补货是有时间节奏的,对产品的可用性、智能性、灵活性等等,要求也会不一样。


像安防啊,超市里面的盘点啊,很多的应用都有可能会从我们切入的第一个机器人开始,慢慢衍生出其它的形态。我们愿意成为用机器人技术去赋能公共服务的参与者,清洁只是其中一环。


转载自:话匣子

联系我们

官方微信

官方抖音